“乌力格尔”是蒙古语,意思是“说书”,是一门融说唱、演奏、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说唱艺术。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将辽西地区划为蒙古王族的世袭领地后,蒙古兵民开始徙居、驻牧于辽西一带;明代末期,土默特蒙古勒津部三万余人又从河套地区东迁到今阜新地区驻牧,由此也将乌力格尔这种艺术形式带到此地。
乌力格尔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无伴奏说唱,叫“雅巴干乌力格尔”;另一种是有伴奏说唱,包括用马头琴伴奏的“朝仁乌力格尔”,和用四胡伴奏演唱的“胡仁乌力格尔”。现流传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乌力格尔是采用一人自拉胡尔伴奏进行说唱的表演形式,又称胡尔沁说书(演奏四胡的人)。
乌力格尔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是蒙古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乌力格尔主要说唱《江格尔传》《格斯尔传》《成吉思汗传》等英雄史诗。随着民族迁徙,在逐渐接受农耕文化的历史进程中,许多汉族古典长篇小说被译成蒙文,尤其是清朝末年,长篇古典章回体小说《唐书五传》的问世,大大丰富了胡尔沁的说唱书目,至今蒙古民间还有“不会说《唐书五传》的胡尔沁不是真正的蒙古族胡尔沁”的说法。现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地区的乌力格尔艺人经常说唱的有《唐书五传》《三国演义》《青史演义》等传统书目,以及《林海雪原》《嘎达梅林》等现代书目,共计一百二十多个。
乌力格尔对艺人的要求极高,必须口齿伶俐,记忆超人,琴技精湛,学艺者需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才能熟练掌握说唱、表演、拉琴等技艺。表演时,一人用一把胡尔,扮演多个角色,胡尔既伴奏又模仿刀枪棍棒。艺人以吟诵式的语调讲述故事,以民歌化的词章作为词牌,以各类民间音乐作为曲牌,语言乡土气息浓郁,说起来琅琅上口。他们在表演时善于用胡尔拉、击、弹奏各种曲牌表现人物情感、演绎千军万马的恢弘气势,并借助面部表情、手势及嗓音的高低使书中人物在讲述中“现身”,非常具有感染力。
2006年,乌力格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