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北方待了十多年的南方人,尤其是嫁了一个北方人后,听了不少北方方言。最初,以为这些土话都没有对应的汉字,后来查了词典,才发现这些方言竟然都是有汉字的!
第一次去爱人家里时,他们家特意做了熬菜。我听到的是āo菜,看到的是类似东北乱炖的一大锅菜,里面有海带丝、大白菜、菜丸子、粉条、肉等。
偶然翻词典,才发现原来有这个āo字,就是我以为只有一种读音áo的“熬”。
为了蒸馒头,买了个双层的蒸锅,爱人管蒸锅的隔层叫bì子。他们家有不少类似芦苇杆做成的类似盘子的器具,用来暂时盛放包好的饺子、待蒸的馒头和包子,他们管那种器具也叫bì子。
以为只是他们家乡的方言,查了词典才发现,原来真有“箅子”这个词。
对了,还有“篦(bì)子”,就是梳子。
最初听到这个字——确切地说,是听到这个音,因为不知道是这个字,是2008年当志愿者时。某日与其他学校的一同学聊天,听她说了这么一个字来形容某个人。
cuó?什么意思呢?
那同学答道:“就是矮——但也不单单是矮,也表示不行,不怎么样。具体我也解释不太清。”
再过了几年,“矮穷矬”一词和“高富帅”“白富美”一起流行开来。一直没太注意,以为网络上写的是“挫”字,是网友根据谐音写的。
后来翻词典,发现原来是这个“矬”。
这个词听得挺多,后来在微信文章里看到,再翻词典确认了。
来到北京,发现很多人说jiǎo头发,而不是剪头发。我一直以为是丝字旁的 “绞”,没想到竟然是金字旁的“铰”。
结婚后去爱人家里,小姑子招呼孩子们称呼我:“快叫jìnjìn!”“叫大jìn子呀!”
啊?jìnjìn?大jìn子?不是该叫舅妈或大舅妈吗?
我带着傻笑回应着此起彼伏的jìnjìn。回来后查词典,原来是“妗妗”。
跟一个山西同事聊天,发现那里也是喊妗妗。
“把馒头拿出来tēng一下。”
第一次听到这个音,自然是一脸懵逼,只不过根据语境猜出是“热”的意思。
tēng?腾?问爱人是哪个字,他竟然不知道。于是,以为没这个字,或者是“腾”字,只不过在他们的方言中音调变成了一声。
仍然是翻词典,发现有这个字,是“熥”。
馒头蒸得软,婆婆说很xuān,爱人有时也说xuān。
一直以为这又是他们河北的方言,直到有一次听一北京同事也说这馒头很xuān。
翻词典,万万没想到,竟然是寒暄的“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