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是亚洲内陆高原,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第三极”之称。其海拔一般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高达4000多米,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的发源地。青藏高原湖泊众多,与淡水湖分布广泛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高原上的湖泊不仅面积巨大,而且多为咸水湖,我国排名前三的咸水湖都在青藏高原。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的青海湖更是全国最大的咸水湖,2020年的监测表明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543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太湖的面积,青海省的名称也来源于青海湖。
青海湖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着,它的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早期的青海湖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地质的变迁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唯一的外泄通道被堵塞,青海湖遂演变成了闭塞湖。由于汇入湖中的水量小于蒸发的水量,河水中所携带的盐分在湖中日积月累,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
湖泊是有生命的,一个内陆湖的发展和人的成长一样,有幼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人们一般用每升湖水的含盐量来划分湖泊的属性,含盐量小于1克/升的为淡水湖,也即幼年期;含盐量在1~35克/升的称为微咸水湖,相当于青年期;含盐量在35~50克/升之间的是咸水湖,相当于中年期;含盐大于50克/升的则是步入老年期的盐湖了。青海湖的含盐量在12.5克/升左右,还是一个处于风华正茂青年期的咸水湖。作为一个咸水湖,青海湖的盐分含量太低,还不具备开采价值,然而青海湖却是青海省的颜值担当。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曾组织过一次湖泊选美,评选中国最美的五大湖,青海湖毫无争议地拔得头筹。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古人把青海湖称之为西海,但它并不是海,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烟波浩渺,波澜壮阔,碧波连天,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
辽阔的湖面使得站在青海湖边的感觉和站在海边毫无二致,蓝色的天空,漂浮的白云触手可得,如茵的绿草犹如美丽的锦缎,铺开在绵延起伏的山峦上,只是青海湖的水更清,天空更蓝,植被更丰富,花儿更香,鸟儿更多。青海湖是蓝色的,它蓝得纯净,蓝得深湛,蓝得温柔恬雅。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的湖,留下的是粗犷的美,蓝锦缎似的湖面上,涟漪起伏,青海湖犹如一颗蓝宝石镶嵌在青藏高原上。
青海裸鲤,又称为湟鱼,是全国五大名鱼之一,也是青海湖独有的鱼类。因湟鱼没有鳞片,当地人又称其为裸鲤。由于湟鱼的性腺无法在咸水中发育成熟,每年的5~8月份,它们必须洄游到河流的淡水中去产卵。刚孵化的幼鱼在淡水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成活率就越高,所以每一条待产的湟鱼都会拼力游得更远一些。只有逆流洄游成功,它们才能产卵繁衍后代,完成生命的循环。然而越往上游,河流越浅,水流越急,这注定是一段困难重重的旅程,此外守在湟鱼必经之路上的数万只水鸟也是它们的天敌,但它们别无选择,唯有一往无前。一度湟鱼曾濒临灭绝,如今在人们的不懈努力下,青海湖裸鲤的数量正在慢慢恢复。
“青海湖中有两宝,一是裸鲤二是鸟”。由于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青海湖每年都吸引数以十万计的候鸟前来繁衍生息。青海湖中有5个小岛,以海心山最大。鸟岛位于湖的西部,面积0.11平方公里,是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鸕鶿等10多种候鸟繁殖生息场所,数量多达100,000只以上。
夏季的青海湖,一半蓝水,一半金黄,美得不似人间。不亲自去一趟青海湖,你就永远不会知道,原来在这个世界上,竟还有如此令人心动的美丽。当环湖千亩油菜花竞相绽放,碧波万顷的湛蓝外围散布着金灿灿的亮黄,连接成一片金黄色蔓延向远方,格桑花海随风飘曳,藏地五彩缤纷的小野花点缀其中,被花儿包围的世界,怎么看都让人心生欢喜。一湖碧水倒映着蓝天白云,湖水的蓝衬托着油菜花的金黄,大色块的简单构图给人丰富的遐想,置身于此,人也成为风景的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