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鹤峰、思施、建始、宜思等地的土家族,分别在农历五月初三、七月十二或八月十五过一年一度的“女儿会”。这一天前来赶墟场的姑娘们会穿上传统的民族服饰,把自己打扮得特别漂亮,有的购置日用品,有的出售土特产……而青年男女往往借此机会结识初恋或约会情人。有的人家还在这时相亲定情,形成了一个热闹、喜庆、充满情意的节日。
- 云南省普米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要过一个“娃娃节”。相传,那时的普米山村气候寒冷,雨水频繁,很多人都患有风湿病。有一天有一个叫阿根的娃娃和兄弟姐妹正在老君山上砍柴,突然出现一猛虎拦住归路。然而阿根表现得尤为镇定,以拳击虎,将虎击倒在地。接着,阿根与弟妹们蜂拥而上,拳打脚踢,使虎毙命。
- 他们高兴地抬虎回村,将虎肉虎骨分给村内各家,大家吃虎肉,喝虎骨汤后,风湿全部痊愈。村民们为了纪念阿根兄妹,把他们打虎的日子二月初八定为“日往笏”。届时,村里的男女小孩都身背小巧玲总背篓,内装煮熟的猪蹄、鸡蛋、糯米饭来到山上,唱歌、游戏、野餐,度过一个愉快的日子,尽兴而归。
- 如地处湘、桂、黔三省交界处的大雾梁(又作大戊梁),据说其起源是有一个侗家青年门龙,出身贫寒,但与财主女儿肖女相爱,二人常到大雾梁对歌。财主发现后想把二人拆散。在此情况下,这对情侣被迫私奔,但在途中不幸遭山洪遇难,化成为两块依偎在一起的岩峰。而他们遇难之时正好为戊寅日,因此侗族青年每年的此日都去大戊梁对唱,歌颂坚贞的爱情。
琵琶曲演奏门肖女的故事
后来则演变为附近侗、苗、瑶、壮、彝各族未婚青年男女都来参加,歌声到处回荡。在上山时,人们还要采摘野花,投入河中,以示对门龙、肖女的悼念。有的青年小伙还将采摘的鲜花乘机插在自己中意的姑娘的发髻上,如果姑娘假装不知,便说明对该男青年也有好感,建立了进一步谈情的基础。这种举动,俗称“号花”。
- 而黔东、湘西交界地区的侗族,也有一个缠绵悲惨的传说。古代这里的未婚青年在欢歌中互相产生感情后,姑娘就会将一块丝巾或手帕赠与意中人,并定下一次约会的时间、地点,由此遂渐议及婚事,结成天妇。哪万和哪艳,以歌传情,相互爱恋,后来哪艳将丝帕赠给哪万,订了终身。
“赶坳”申请非遗
- 但是有一个因向哪艳求婚未成的伙找到哪万骗取丝帕,并将哪万推下悬崖,后来还欺骗大家说他已经得到哪艳的丝帕。而哪艳得到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便也在哪万受害的地方跳崖自尽,为哪万殉情。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青年男女盛装聚集,欢度“赶坳”节日,又称“玩山”,对歌求偶,以歌情,在欢乐的歌声中度过节日。
居住在云南省新平、峨山、双相一带的彝族,一年要过两次“赶花街”的节日。第一次在农历六月二十三、十四日;第二次在七月十四、十五日。相聚地点在三县交界的大西山上。姑娘小伙在这高寒山上,不仅唱歌跳舞还有交流物资、祈求正稼丰收,时间可以通宵达旦。
而广东连南的八排瑶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要过“放牛出栏节”,千万不要以为是放牛节。这一天凡是青年男女,不论有无对象,都可以在村外唱歌求爱,不受拘束。到了夜间,则在柴房附近度过他们的甜蜜时光,不过不知道和“牛王节”有没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