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鳞隐石林,国家4A景区,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9年),由永安大湖知名人士赖翘千、赖允升两兄弟开发,历时六年,铺石修路,筑亭台,建书院。引得文人骚客纷至沓来,兴盛一时。1984年永安市重新开发,使得石林更加多姿壮观,秀丽别致。因石芽表面呈鱼鳞片状,取典“天故隐其迹”句意,故名“鳞隐”。鳞隐石林是一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了众多的怪石、奇峰和异洞。高的达36米,有孤立的柱状、塔状、锥状,也有共一基座的丛状、笔架状,还有平顶的、尖顶的等等,形态各异,美丽而壮观。
从这狭窄处进入,转个弯,豁然开朗,名为“千年之吻”的景点十分形象,悬垂的钟乳石和下面的石笋,近在咫尺。其实,这是石灰岩地貌特有的“滴水柱”现象,由于滴水作用,上面那块钟乳逐渐向下长,而下面那块石笋由于钙质的沉积逐渐向上长。这种双向靠近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这条"滴水柱"虽历经千万年,但仍未接上。相信总有一天,终会接吻在一起的。
周边的岩壁也是凹凸不平,有的岩石有着深深的沟痕,造型独特。
沿阶梯走到“葫芦门”,这是石灰岩经流水溶蚀,残余的岩石被蚀穿成葫芦形穿洞,故名。
在狭窄的通道中穿梭着,时不时要低头弯腰。
阴暗的观音洞,我左看右看都看不出哪个像。
来到景区的精华部分了,这里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倒也令人称奇。
大自然恰到好处地在这里开了个小门,可容一人进出这奇妙的石林世界。
四面楚歌,依依不舍的“霸王别姬”。
端坐山巅的石猴抱着仙桃,形态逼真,妙趣横生,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鳞隐书院,供文人学者读书之用,在清末被毁,仅保留墙基。1990年在原址上修建了廊、榭、厅堂,供游人驻足小憩。
因是团队出游,鳞隐石林游玩用了1小时20分,比较匆忙。午餐后,我们去了第二个景点:永安桃源洞。
永安桃源洞,也是国家4A景区。古时桃源洞一带山上有许多栟榈树,所以历史上又称为栟榈山。据有关记载,唐代就有头陀僧结庐于葛里,五代后晋时期建有栟榈寺。明代万历年间( 1605年)当地安砂人两郡司马陈源湛捐资建有亭、台、楼、阁十余处,取"世外桃源"之意改名为桃源洞。南宋宰相李纲和左正言(官名)邓肃曾在此隐居、读书,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曾游览此地,并都留有诗句。从此桃源洞名闻遐迩。
桃源洞似洞非洞,特殊地貌形成两边悬崖对峙,给人一种洞口的感觉。右侧壁立千仞,似倾欲坠的桃源崖,是距今约6500万年前沉积形成的一个崖顶向外突出的负坡状丹崖赤壁。崖壁高130米,长100米,“桃源洞口”四个大字刻在36米高处,是明万历年间,辞官回永安的陈源湛于1605年所题,每字两米见方,下面小字每字也有50厘米见方,是陈源湛写的一首七律《桃源洞》诗:
介破巉岩一涧流,探奇乘涨弄扁舟。
悬崖高削千寻玉,幽壑寒生六月秋。
点岫烟云闲去住,忘机鸥鸟自沉浮。
武陵人远桃空在,临眺踌躇意未休。
碧绿清澈的桃花涧时宽时窄,时缓时急,迂回莫测,沿涧而行,路转峰回,移步换景,使人感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锁洞桥,原桥系陈源湛所建,后被损毁,现桥为1988年重建。
山下远眺观音大仕殿遗址,殿堂是利用崖壁在热力风化下所形成的凹片状地形,背崖而建。清丁亥年间,因战乱遭破坏,现仅存基座。对面就是"香炉峰"。
关于香炉峰是这样描写的,在观音大仕殿对面,两峰之间镂空的部分,犹如一个香炉瓶,瓶口上的松树正如一根根的香柱,每当清晨或山间下小雨时,有缕缕的青烟从树冠顶上飘起来,仿佛天然的香火。
过了观音大仕殿,就是去一线天的道路了,此刻窄小的小道中挤满了游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啊,因为今天特价啊,鳞隐石林票价是50元,桃源洞票价是60元,原本110元的票价今天只要60元,所以游客摩肩接踵,挤得水泄不通。短短100多米的路程,我们走了约1.5小时。
一线天,桃源洞最为绝佳的景观,一道大山裂缝,就象用刀劈出一样,绝壁裂处,直透崖端,高90米,全长120米,共206个台阶,最窄处只有40公分。由于儿子身材高大,在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就劝说"你这身材很有可能会过不去",儿子就说“来都来了,现在这样我也退不回去了”。好在,最终过去了,身材还是可以的嘛。
站在望象台,放眼四野,远山如黛,近岭滴翠,沙溪宛如一条碧绿的缎带,缠绕在群山峻岭之间,无限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刚到点将台,就接到领队的电话,说是赶紧下山集合,要去下个景点了。于是,几乎是小跑着下山,沿途风景都顾不上欣赏了。整整2.5小时,一线天就耗了1.5小时,有机会还要再来趟桃源洞,到时再慢慢玩赏这山水画卷。
4点大巴车出发,前往贡川古镇,沿途碧绿的沙溪河水蜿蜒流淌,山清水秀,极美。
贡川,古名“贡堡”,是福建省唯一的城堡式古镇。
会清桥,始建年代不详,始修于明成化乙己年(1485年),南北坐向,两墩三孔,桥长41米,宽7米。
贡川城墙,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城墙环绕贡川镇,三面水平,原长约两千米,高七米,现存约九百米城墙及五座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