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包头:以全域节水新格局书写绿色发展新答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09:28:00    

包钢集团实施的总排废水综合整治项目。(图片由市水务局提供)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近年来,包头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立足“四水四定”原则,以“三水统筹”为总揽,将“节水行动”作为破解水资源短缺瓶颈的核心抓手,坚持“开源、节流、挖潜、再利用”综合施策,着力构建“制度约束、技术突破、模式创新、管理增效”四位一体节水体系,全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交出了一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亮眼答卷,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包头力量。

制度先行

拧紧水资源管理“总开关”

作为国家重要工业城市和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节水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动态监管等举措,推动水资源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2022年以来,包头市深入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经过深入细致调研,立足市情实际,先后制定《包头市再生水管理条例》、修正修订《包头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包头市供水条例》《包头市水土保持条例》和《包头市河道管理条例》等涉水地方性法规,制定《包头市城镇非居民计划用水管理和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印发《包头市落实“四水四定”工作行动实施方案》《包头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包头市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编制《包头市水网规划》和《包头市城市供水规划》等规划,进一步严格水资源管理,严控用水总量,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通过建立分层级水资源管理体系等一系列举措,显著提升精细化治理效能,既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水环境,又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用水需求。

开源节流

破解缺水“紧箍咒”

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就开始布局建设的重要工业城市,包头始终承担着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重大国家任务,水资源短缺是地区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如何破解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是包头必须解决的问题。

面对问题、挑战,包头市将再生水和水权改革作为破解水资源短缺的核心突破口,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构建“开源节流、动态平衡”“源头防控、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开源节流,破解缺水“紧箍咒”。

聚焦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和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2个试点城市建设,编制了《包头市再生水利用配置规划(2023-2025)》,制定了《包头市再生水管理条例》,组织实施了投资41.21亿元再生水试点示范项目16个,已完工13个,建成4座兼具污水处理和深度净化功能的高品质再生水厂,实现再生水“分质供水”,具备置换条件的10家重点用水企业实施再生水置换,实现再生水置换能力3693万立方米。今年底项目全部完工后,再生水利用率从2021年的15%大幅提升至55%,这些宝贵的水资源成为了包头的“第二水源”,为城市建设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深入推进用水权改革,包头搭建了市级用水权交易平台,完成黄河一期水权转让节水工程,实现市内水权转让水指标5747万立方米,争取河套灌区水权转让水指标2000万立方米,完成包钢集团1490万立方米结余水指标优化调整,2023-2024年完成18宗水权交易,交易水量1254.3万立方米,有效破解了区域用水的结构性矛盾,实现了供需精准对接。创新短期水权交易机制,包钢、亚新隆顺等85家企业完成短期水权交易1663万立方米,既促进了企业节水内生动力,又缓解了有用水需求企业的用水难题。

全力推进水资源超载治理和违规取用水整改,开展地表水超载和违规取用水治理专项行动,建立日调度、旬报告机制,全面压紧压实各部门、各单位责任,通过再生水置换、水权转让办理取水手续和水指标调整优化等措施,彻底解决超取黄河水和企业违规供用水问题。

三管齐下

激活节水“乘数效应”

节水不是单纯压缩用水规模,而是通过技术赋能、精准配置让每滴水产生更大价值。多年来,包头市聚焦工业、农业、生活三大领域,以科技创新优化用水结构、提升用水效率,蹚出一条“节水降耗”与“产业升级”的双赢之路。

在工业节水领域,印发《包头市工业节水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实施钢铁、晶硅等50个工业节水项目,实现节水约2000万立方米。包钢集团投资近4亿元实施的总排废水综合整治项目,通过浓盐水淡化技术年节水量突破300万立方米,为行业探索出资源节约与污染防治协同发展新路径。青山区光伏企业采用闭路循环水系统(冷却水重复利用率超95%)、切割液回收技术(原料利用率提升30%)等,构建中水回用全流程网络。阿特斯太阳能公司建成全区首个浓水回用脱碳塔系统,机加车间废水100%回用,将废水浓度降到40以下,年节约新鲜水12万立方米;晶澳太阳能采用闭路循环水系统,用水工艺和生产设备工艺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在农业节水领域,大力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域推进工程化节水,完成九原区三湖河灌区、土右旗什四分子灌区、圪洞堰灌区改造,改善灌溉面积15.93万亩;实施土右旗黄灌区滴灌试点工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4万亩。青山区5500亩高标准农田实现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至0.95,节水40%以上;固阳县推广抗旱品种和保水剂技术,新增节水能力616万立方米。

在城镇节水领域,改造输配水管线38.7公里,完成57个小区超期服役水表及管网更新,改造18座泵房及设备,实现压力智能调控,年减少漏损水量约200万立方米,2024年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7.03%。建成一张网、一中心、一张图、一平台“四个一”信息化平台,打通生产调度、客户服务等12个业务系统,探索“卫星控漏”技术,与DMA分区计量互补,形成“天地一体”监测网络,年减少爆管事故30%以上,暗漏检出率提升40%,维修及时率达98%,漏损治理效率提升50%。

全民共治

织密节水“一张网”

用衣服甩干余下的水“拖地、冲马桶,洗菜水也不要急着倒,舀出来还能浇花。一水多用、循环利用,水就是这样精打细算省下来的。”

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中,不仅仅有各类节水标语、宣传页,还有志愿者在分享交流生活中的“节水经”。这样接地气的方式,吸引了众多市民关注,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共鸣。

推进节水行动,离不开全民参与。多年来,包头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治、全民参与”,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节水格局,谱写全民节水“协奏曲”。

这些年里,包头积极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七进宣传活动,对企业、学校、社区等实现全覆盖,强化国情市情水情教育和节水宣传,引导公众共同践行《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营造全社会惜水爱水节水的良好氛围。

其中,包头着力打造了节水型高校集群,全市7所高校全部建成节水型高校,节水型载体数量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研发的《碳达峰环境下的列车废水再利用系统》《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铁轨蒸汽养护节水循环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改造地下管线、安装浴室智能系统等实现年节水10万吨。

水是事关包头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打好“三北”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回首过去,从缺水城市到节水标杆,包头用全域节水实践书写了绿色发展的生动答卷。展望未来,这座城市正接续奋斗、阔步向前,以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彰显节水担当,谱写人水和谐的时代新篇。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富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