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奋起·洪流|鞋垫里的“与妻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9 19:24:00    

刘辉明家信残件。何歌劲供图

“被面一般 决不要售卖或给旁人使用 须知在数千里外寄物给大人 虽然不多 是表示我一分之敬意 吾弟应特别予”。

这是一封特别的家书,被精心裁剪为鞋垫样式,这40多字是家信残缺的后半部分。写信的是湖南湘潭射埠镇的刘辉明。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9师第57旅第114团1营上尉的刘辉明接到命令,即刻奔赴上海参战。

一床被面寄相思

刘辉明所在部队的19师原属第四路军。“八一三”前夕,第四路军奉令改组为第十集团军,刘建绪改任该集团军总司令,划归第三战区战斗序列。彼时,19师的任务是防卫宁波至温州间的海岸线,抗击日军可能的登陆,同时作为战区的一支机动部队待命调遣。

1937年9月16日,19师接到命令,全部集结宁波,准备前往上海。10月7日前后,19师全部抵达。刘辉明就是在这期间,给妻子徐冬霞写下了饱含深情的绝笔书。“吾弟”,在那个年代是对心爱女子的尊称,他曾在多次给爱妻写信唤“冬霞吾弟”。

家书传递思念,又郑重道出诀别。残信里写着的内容,是告诉妻子,当时刘辉明寄回来的一床被面,一定不能卖给别人,那是他孝敬自己母亲用的,同时还寄回一床织锦毯。刘辉明在“决不要售卖或给旁人使用”一行字旁,特意标上了着重号。他知道,此行凶多吉少,但他不怕,他愿意为国捐躯。被面与锦毯,是他最后对亲人的奉献和留给的纪念。

1937年10月30日,刘辉明在战斗中中弹牺牲。刘辉明的外孙何歌劲几经查阅,得以拼凑出外祖父为国捐躯的大致轮廓。何歌劲曾听母亲说起,那是下午3点,他在上海湖里宅与日寇的战斗中,中了弹,滚入泥水中,左腿腿部以下被弹片揭掉。由于失血过多,腿部粘上了泥沙,别人要给他上药,他不肯,声泪俱下接连高喊“打倒日寇!打倒日寇!”后来送至汉口医院,倒在了医院东门,年仅34岁。

刘辉明生前心心念念的“冬霞吾弟”,比他大4岁,接到绝笔信时38岁,夫妻感情非常好,如此大的打击以至于徐冬霞始终郁郁寡欢,42岁便撒手人寰。

后辈应自强

亲人眼中的刘辉明,印象早已模糊,但大家依稀记得他个头不高,走起路来非常英武,有典型的军人风度。刘辉明牺牲后不久,其妻子去世,他的儿子一度成了流浪的孤儿。

这封家书一直被刘辉明的女儿珍藏,那床织锦毯,后来成了他女儿的陪嫁物。

何歌劲的母亲生前回忆,家书的前半部分写的是战事,其中有“弹丸飘飘”四字,大意为此去出生入死,义无反顾。由于刘辉明是国民党军官,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其女儿将讲述战争的内容剪掉了,并将后半段嘱托家事的部分与报纸粘贴成鞋样,以妥善留存。如今,这封残信背后的报纸已然发黄,也成了时代的印记。

何歌劲从小听母亲讲述刘辉明的故事,看着这封鞋垫样式的家书,内心油然而生出对外祖父的敬意,“外祖父没有犹豫,勇敢走上战场,他那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信念指引着我们,人必须为国家奋斗,干大事。”2010年,何歌劲从家中找出这份沉甸甸的家书,并带着一家人来到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捐赠书信。“我们应该继承他的遗志,为祖国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