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9月10日讯(文字/视频 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盛希 洪源 李梦晴)“老师,您辛苦了!”“中医老师们节日快乐!”一句句流利的中文问候饱含深情。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塞友好医院中医药中心洋溢着中非交融的热烈氛围。医护人员与塞拉利昂医学生欢聚一堂,以一场独具非洲风情的活动,向中国援塞医疗专家致以节日祝福。
今年3月,中国(湖南)第26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肩负医疗援助与文化交流的双重使命抵达当地。面对当地医学生中医基础薄弱、中文水平不一的情况,医疗队创新采用“中文+中医”双轨教学模式。郭建军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从基础教起,既教“你好”“谢谢”等日常中文,也逐字逐句讲解中医术语,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医理论、经络腧穴等知识,结合当地常见病,重点传授针刺、拔罐等易掌握、实用性强的技术。为克服教学条件限制,医疗队手绘人体经络与穴位图辅助教学。课堂上,老师手把手纠正操作手法;课堂外,学生勤学苦练,争分夺秒学习中文和中医技能,“教得用心、学得专心”的场景在异国校园生动展现。
在模拟诊疗环节,学员们能精准定位穴位、规范使用针罐,动作娴熟、神情专注,已然不见初学时的生涩。“中医药太神奇了!现在我能帮家人缓解疼痛,这是最棒的成就感!”学员Ibrahim难掩激动。一位女学员表示:“中国老师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健康与希望。我们渴望继续深造,未来把中医药带回家乡,守护同胞健康!”
看到学员们的成长与感恩,中国医疗队成员倍感欣慰。“从零基础到能独立操作、用中文交流,这份成果比任何荣誉都珍贵。”刘春雷副主任医师感慨。如今,中医药的种子已经在塞拉利昂破土发芽,这份跨越国界的师生情,更成为中塞友谊长卷中温暖动人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