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音乐节流量引爆消费:8万乐迷涌入东莞后的夜经济“生产密码”|东莞文旅故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12:39:0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 东莞报道

当歌手周柏豪对着数万名乐迷唱起《够钟》,“港乐”的狂欢让2025东莞超级草莓音乐节迎来高潮。千里之外,同步举办音乐节的北京,乐迷们正通过“任意门”与东莞隔空互动。在五月的雨水砸向东莞虎门公园时,这里的人们席地而坐,跟随音浪的起伏而沸腾。万人大合唱掀起的阵阵共鸣,讲述着一座制造业城市用音乐引爆“出圈”的新文化故事。

今年五一期间,2025东莞超级草莓音乐节在虎门公园燃情开麦。受访单位供图

5月2日—4日,2025东莞超级草莓音乐节燃情开麦,三天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约8万乐迷入场观看,单日票房突破2000万元。雨季的东莞,正以一场燃爆南北的音乐节,开启新一轮文旅消费的大幕。

根据初步统计,本次音乐节拉动东莞文旅、餐饮、住宿、交通、商超等相关行业消费约2.8亿元。而今,音乐节自带的巨大沉浸式体验与社交属性,以及品牌影响力,还在东莞消费领域持续产生着“长尾效应”。

从去年国庆节开始,东莞不断借助草莓音乐节的影响力,孵化“音乐节+文旅”消费新业态,拉动城市文旅和衍生消费的发展。新业态不仅使得音乐节与旅游业态相融合,成为吸引游客,拉动当地酒店、餐饮、夜娱、夜展、夜游等夜间经济相关产业链发展的新兴开拓点。更在城市消费品牌价值构建上,为东莞探索着新的方向。

音乐节的人潮已经褪去,留给东莞这座制造业重镇的思考或许不止如何借助音乐节拉动消费这么简单。与成都、长沙、西安等网红城市不同,作为制造业重镇的东莞,在文化产业这条赛道上能否寻找到更为差异化和独创元素的范式?东莞又如何将文旅消费与音乐节深度耦合,探索出一条文旅与消费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今年“五一”假期,东莞用一场音乐节完成了假日经济的重构:54组艺人、约8万乐迷,拉动相关行业消费约2.8亿元。但这些,仅仅只是东莞举办超级草莓音乐节的开始。

据不完全统计,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全国各地有近30场音乐节火热开唱。不断升温的音乐节经济,以强大的情绪价值和体验社交属性,变成了撬动文旅消费市场的新支点。

业内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乐迷每一次跨城观演在演出地的平均停留天数在1-3天。在同步带动餐饮、交通、购物、旅游等消费之外,官方纪念周边产品、特色折扇、拍照服装、眼妆服务等等,均借助音乐节快速售出。

今年“五一”小长假,在草莓音乐节和龙舟的带动下,东莞全市共接待游客357.5万人次,同比增长22.3%,实现旅游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31.2%。

夜色降临,灯光四起,被放飞的气球飘过舞台的干冰烟雾,与现场的音浪碰撞,成为这场音乐节最具象化的特写镜头。音乐声停后,草莓音乐节留下的不仅仅是气球和荧光棒,而是情绪与氛围营造下的另一场狂欢——夜间经济的升温。

观察人士认为,音乐节经济的价值不仅在于瞬时流量,更在于观众“早点来、晚点走”的溢出效应。随着舞台表演落幕,乐迷对这座城市的City Walk才刚刚开启,夜间消费也随之而来。

在超级草莓音乐节开唱的同时,举办地虎门正在组织策划“音浪不歇,狂欢不夜天”主题活动。活动邀请专业乐队、舞蹈团体,围绕草莓音乐节热门曲目进行表演,还安排了DIY应援物制作等其他丰富多彩的互动项目。

音乐节期间,为迎接年轻消费群体,虎门不夜天整体延长营业时长,大部分商家营业至凌晨4点,有个别商家甚至营业到天亮,还同步设置粉丝应援摊位、互动游戏、抽奖活动等环节,进一步激发消费者参与热情,有效提升项目人气与商业活力。

虎门不夜天管理人员介绍,“五一”期间,虎门不夜天日均客流较平常提升74%,带动商户日均营业额增长23.9%,餐饮类商户营业额较平日增幅最大可达93.77%。此外,夜娱业态表现亮眼,酒吧类商户整体营收较平日提升约46%,凸显主题活动对夜间消费的赋能效应。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副教授巨鹏表示,不同于日常的夜间消费,音乐节本身的属性,能为举办地的夜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社交互动、情绪价值和故事内容,更偏向“氛围感经济”。同时,以音乐节为核心,延伸出的夜娱、夜游、夜秀等多种消费新业态,也让当地的夜间经济不断提质升级,让消费者为情绪和故事买单,为新玩法、新模式买单,是音乐节对夜间经济最核心的带动作用。

去年国庆节,为期2天的草莓音乐节拉动近5万人来到东莞虎门。今年“五一”假期,东莞继续这场流量赋能的“核爆实验”。

在滨海湾,“五一”假期有超58万人次前往打卡,人流量同比增加115%;在25家A级景区,假期累计接待游客87.31万人次……根据百度迁徙数据,5月1日、3日、4日东莞进入全国迁入城市前10名,成为大湾区文旅消费“强磁场”,也为城市夜间经济吸引着更多流量。

但在国内音乐节遍地开花的2025年,各举办城市也面临着竞争升级的新挑战。争夺顶流阵容、头部IP之外,如何从流量玩家走向深度运营,从而使音乐节真正实现社会效益与市场价值的双赢,尤其使得音乐节IP与城市品牌产生双向赋能,推动其成为城市品牌传播的核心窗口,考验着每座举办城市。

不难发现,东莞这座年轻的城市,已经在思考,如何借助草莓音乐节这一IP,让文旅走向“长红”,让城市品牌走进全国年轻人心中。

以此次音乐节为例,东莞超人气IP“莞小鹅”2.0以全新造型惊喜亮相,钥匙扣、冰箱贴等东莞特色创意周边,吸引众多乐迷拍照分享。视听盛宴加入了味觉、触觉、嗅觉,五感相互交融,在互动中,让东莞美食文化、潮玩文化出圈,让体育强市形象深入人心。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到,在此模式的带动下,也让城市消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东莞从早期通过音乐节寻求快速聚集内容、人气,实现文旅消费目标,到如今注重场景创新和文化传播,以城市品牌升级为基石,构建人文经济新的叙事体系,从而实现文旅消费的长期效应。

如今年“五一”假期中,东莞结合草莓音乐节,特别打造“潮流东莞·五一进莞来”系列活动,推出“跟着音乐游东莞”“跟着演出游东莞”“跟着非遗游东莞”等七大文旅板块活动,营造夜间经济新场景,将展演镶嵌于场景中,借助大型活动塑造新的消费场景,让消费者可以“零距离”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色彩,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激发更大的消费潜力。

不过,看似客流如织、一票难求的背后,不少城市举办的音乐节在短期内拉动了餐饮、住宿等消费,但长期来看,却面临着同质化竞争、产业链条过短,周边衍生消费开发不足,难以形成持续的盈利点等挑战。

对于城市文旅消费而言,未来还能否以音乐节为媒,带动各类消费新业态走上长效发展路径?

巨鹏认为,对比西方头部音乐节品牌,国内音乐节在时间上、开放度上、演出规模上、演出选址上都存在很多短板。对于佛山、东莞这类制造业城市来说,未来要借助音乐节推动城市消费提质升级,势必要在上述指标上实现创新,不能照搬别的城市模板,也不应该过度追求短期流量,忽视对于音乐节本身定位和品牌的升级。

“与此同时,东莞可以思考以虎门为蓝本,打造自己的音乐节小镇,不管是迷笛音乐节、草莓音乐节还是东莞自己的音乐节品牌,都放在这里,持续运营,并与城市文化内涵深度绑定,这样才能脱颖而出。”巨鹏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