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四川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建设媒体采访活动在重庆潼南区启动。
活动将挖掘、梳理川渝两地联合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展现一年来两地文明实践协同发展成果,展示“川渝一家亲、携手向文明”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凝聚两地跨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合力。
接下来的约两周时间里,来自川渝两地的主流媒体记者将兵分两路,围绕重庆与四川省范围内相关点位展开走访调研,其中重庆线路记者将先后前往潼南、大足、荣昌、江津、永川、合川、渝北、长寿、垫江、梁平、万州、开州、城口等区县,深入基层一线、走进实践阵地,用脚步丈量“一廊四带”的建设成效,用镜头捕捉文明实践的生动场景,用文字记录两地协同推进的创新举措。
去年6月,川渝两省市联合印发《“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方案》,提出通过3年努力,协同打造川渝文明实践“一廊四带”。“一廊”即川渝文明实践走廊。“四带”即立足川渝毗邻地区各自的禀赋特色,根据地域分布,因地制宜打造川南渝西青少年思政教育文明实践带、川中渝西文旅融合文明实践带、川东北渝北服务经济发展文明实践带、川东北渝东北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文明实践带。
一年以来,川渝两地毗邻地区干部群众携手并进、共同努力推动“一廊四带”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携手建成文明实践综合体1个、联合发布典型案例12个、共同开展理论宣讲、群众性文化活动1万余场次,为推动川渝两地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
此次活动将紧扣“协同”关键词,重点关注跨区域资源整合、品牌项目联动、志愿服务互通等特色做法;突出“群众”中心点,讲述普通百姓在文明实践中的获得感、幸福感;聚焦“差异化”落脚点,深入报道各区县、各文明实践带的创新探索和特色做法,全面呈现川渝文明实践的温度与力度,进一步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实习生 吴玮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