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生产力始终是推动文明进步的核心引擎。从蒸汽机到电力再到如今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量子技术,生产力的每一次跃升都深刻重塑着经济形态、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因而“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一经提出便迅速成为各界瞩目的焦点。
在国家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的进程中,新质生产力也被视为重要抓手。当前全国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和实践。辽宁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也正在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3月27日-28日,记者赶赴沈阳,实地探访AI基础设施、大模型应用、低空经济、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新实践,解码辽沈大地高质量发展的科技路径。
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支撑全省算力应用
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作为东北地区首个上线运营的算力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建成450P人工智能算力,持续推动区域智能化转型,获科技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授牌。
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据计算中心负责人介绍,其“一中心四平台”模式通过公共算力服务、应用创新孵化、产业聚合发展及科研人才培养,为本地企业提供普惠算力支持。目前,中心已与200余家生态伙伴孵化330余个解决方案,举办200余场产业活动,并联合多个伙伴客户共同打造行业标杆应用。此外,中心认证成为“华为授权培训服务伙伴”,开设AI课程,培养实战型人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通过普惠算力与生态协同,正加速推动东北产业智能化升级,为区域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
东北大学依托昇腾算力研发国内首个深部工程大模型,应用于全球40余个工程,效率显著提升;东软集团推出“添翼”医疗赋能体,将医学影像诊断时间压缩至30秒,并于盛京医院落地首台医疗DeepSeek一体机;辽宁岳能科技打造电网AI应用,助力铁岭国网运营转化率提升28%;碳卡智造AI病理系统覆盖20余家医院,攻坚早期癌症漏诊难题。
东北大学分享深部工程AI大模型
AI应用蓬勃发展,未来算力需求将呈爆发式增长,需加强产学研协同,推动数据标注、算法优化等环节创新。昇腾将持续适配DeepSeek等大模型,优化推理性能,扎实做好算力底座,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锐翔通用飞机制造,积极参与沈阳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自2013年成立以来,辽宁锐翔通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成为中国电动航空领域的先锋。依托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的坚实技术基础,公司专注于电动力通用飞机的研发与制造,成功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市场化应用,为国内通航领域填补了电动飞机产业的空白。
锐翔通飞通过建立一个高度集成的数字化智能制造体系,实现了办公与生产系统的无缝连接,确保了从设计到交付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公司与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低空数据采集、智能飞行算法以及智能空中交通管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突破。
此外,锐翔通飞积极参与沈阳低空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旨在加速推动空中出行和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的实际应用。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为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煤科工机器人:矿山具身智能全场景新突破
不同于一般的实验室的整洁、安静,一个巨大的车间,就是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在这里经常回荡着大型机械的轰鸣声,重达200斤的铁管被一台机器人搬上搬下,只为反复调测使其达到最佳工况,能帮助煤炭工人减轻沉重的体力劳动。
据了解,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不仅是工信部特种机器人产业链的揭榜挂帅单位,还是“机器人+矿山”产业协同推进方阵的理事长单位。公司拥有包括工信部煤矿机器人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在内的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中煤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王雷,同时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负责人以及“机器人+矿山”产业协同推进方阵的理事长,长期专注于“机器人+矿山”领域。
在这里记者看到了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巷道修复机器人通过自主路径规划技术解决了巷道冲击地压的问题;喷浆机器人则采用巷道三维建模扫描与精准识别技术,实现了高粉尘环境下对人工的替代;而管道安装机器人则借助类脑空间感知技术实现了管路的自主识别与安装。
据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已开发出涵盖巡检、辅助维修作业、应急救援等九类机器人的产品矩阵。其“防爆轻量化-具身推理决策”技术架构获得了工信部人工智能优秀应用场景认证。“利用昇腾算力我们构建了边云协同智能体系,通过昇腾具身智能本体算力的应用,实现了多传感器融合决策,确保了井下全天候的安全监测和作业,标志着矿山机器人技术进入了2.0的新阶段。”
管道安装机器人正在工作
沈阳工学院,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全链条培养体系
沈阳工学院在产教融合实践中开创了新的路径,以昇腾和鲲鹏技术为基石,建立了覆盖全校的智能教育体系。学院通过本地化定制模型精确满足教学需求,构建了一个集教学、答疑和测评于一体的智慧教育生态系统,并在校园应用中整合课程资料与学术资源,提供个性化的智能服务。
学院基于昇腾技术搭建的算力集群已部署了DeepSeek模型,能够支持最多2000人同时进行实训。此外,学院自主研发了无人驾驶小车和机器视觉沙盘等实训设备,用于实时分析交通场景并检测违规行为。校内的七大特色实训室与昇腾、鸿蒙、鲲鹏等技术生态深度对接,形成了一个国产化技术实践平台。
沈阳工学院将继续通过产教融合的创新方式,构建起从基础到高级的人工智能教育全链条培养体系。这一举措不仅为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了新的路径,也为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东软集团:多元布局赋能智能化转型
东软集团,作为国内首家上市的软件企业,已深耕软件和信息技术领域34年。公司致力于推动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企业数字化转型及国际软件服务等产业的升级和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其业务足迹遍布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医疗健康领域,东软集团构建了一个涵盖智慧医疗数字化、医疗设备、康养服务、专科医院、金融保险以及医工人才的六位一体大健康联盟,服务客户包括92家复旦百强医院。在智慧城市领域,东软的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与了超过200个中心城市的智慧应用建设,并为7亿多人提供了社会保险服务,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
在智能汽车互联领域,东软建立了以中国、德国、美国、日本和马来西亚为中心的全球产品研发与交付网络,其产品和服务覆盖了100多个国家的1800多款车型,并与超过50家国内外主流汽车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展望未来,东软集团将专注于数据价值化、人工智能与行业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发智能化、数据价值化、服务化和生态化的解决方案。公司将继续赋能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并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信辽宁公司:智算引领 量子护航
企业里用章、用印流程往往是管理的痛点,不仅流程复杂,效率不高,还无法保障员工的用章需求与实际盖章文件的匹配。中国电信的量子云印章让记者耳目一新,它融合了量子安全能力和物联网全流程智能监管用章技术,将原实物印章直接装入智能印章章体中,让每一个盖章过程可防控、可监管、可追溯。
有了硬件实体,盖章的流程也实现了完全数字化,不仅盖章流程实现在线审批、授权,并通过身份验证解锁盖印,每次盖章都能自动记录用章人、时间、地点、次数以及文件照片等关键信息,一旦申请盖章文件与实际文件不符,章体就会自动锁定,无法盖章。
中国电信AI量子产品解决方案
这只是中国电信实施“云改数转”战略的一个小小缩影。中国电信的“息壤”一体化智算服务平台已服务行业客户超490万户,位居中国算力互联调度市场第一;量子安全基础设施正在稳步推进,“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入选“2024年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中国电信以天翼云4.0分布式云架构为底座,量子加密通信为盾牌,打造“2+3+7+N+M+X” 全域智能算力网络,其中辽宁被纳入区域算力中心节点,中国电信辽宁分公司已上线两个省级智算中心,其中昇腾智算资源已全面售罄,扩容规划正在逐步建设中。
同时,中国电信辽宁分公司围绕DeepSeek构建了本地一站式服务能力,且已与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达成战略合作,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