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打压式教育,到底有多伤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1:44:00    

请此时开始,给孩子多一些鼓励。


“为什么我爸总这样,永远不站在我这边,永远在说我!”


“他永远就是在否定我,轻易地否定!我不求他感同身受,但起码的信任呢?”


生活中,有一些家长,以为“打压式教育”是为孩子好,却不知道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只有伤害,没有教育。


01


身边这种父母挖苦、贬低、喜欢拿孩子作对比、挫伤孩子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


中青报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00多名18-35周岁的青年中,高达90.6%的受访者坦言被父母进行语言打击过。


在这种打击式教育下长大的孩子,活得胆战心惊、患得患失。


现实中,无数这样的父母,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不能夸,夸多了只会骄傲,不如多打压一下,让孩子知耻而后勇。


结果这么做,不仅没办法让孩子变得更好,反倒感觉更糟。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


来自父母打击所造成的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对孩子而言,这种日复一日的打压带来的往往是巨大的情绪压力和心理负担。


这种所谓的“为你好才批评你”,根本不是爱,而是一种以“爱”为名的伤害。



02


网上有个问题,吸引数千人留言:“总被父母嘲讽、打压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高赞回答是:自卑、敏感、不敢爱别人,也很难爱自己。


有人说,小时候被父母打压得厉害,考个第三名就觉得自己完了,感觉全世界都要来骂她,然后变得不敢上学。


有人说,因为从小没听过父母一句好话,到了学校每次看到同学对自己笑而不语,就觉得是在偷偷说自己哪里不好。


也有人说,被别人表白了,心里始终不愿相信对方是真的喜欢自己,什么“甜言蜜语”都特别伪善,老觉得自己配不上。


为什么父母简单的一句“你不行”、“你很差”,会给孩子带来那么大的伤害呢?


心理学上有个“暗示效应”,说的是人往往会在无意中接受其他人发出来的信息,从而做出和信息相对应的反应。


换句话说,父母暗示孩子“你很糟糕”,孩子就会觉得“我什么都不行,做也做不好”。


父母不断说孩子“别人都比你厉害”,孩子就会坚信“我样样不如别人,没什么价值可言”。


事实上,孩子的自卑、敏感、不可爱,全都藏在父母的嘴里。



03


如果想表达真正的爱,那么请此时开始,给孩子多一些鼓励。


首先,学会听听孩子要说什么。


当孩子遇到委屈的事情,别急着说他,先耐心听,给他说话表达的机会。


可以这么问:“你遇到什么难处了吗,跟爸爸/妈妈讲讲,我们听着呢。”


只有他感受到父母愿意陪伴自己,理解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才愿意表达出来,寻求更多的帮助。


其次,尊重孩子的选择。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把孩子视为独立个体,尊重他的想法和行动。


孩子被理解,被允许,才有勇气不断尝试未来的挑战。


就算跌倒,他也不至于慌张害怕,反而能建立起强大的内心。


最后,发自内心和孩子站在一起。


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无论发生什么,永远都被爱包围。


所以请告诉他,有任何需要父母的时候,尽管开口,不要怕麻烦父母。


也告诉他,无论如何,父母都是他的避风港,随时给他支持和力量。


身为父母,每个人都恨不得把世上最好的一切给孩子,想方设法让他快快成长。


可在养育中,却一不小心忽略孩子的感受,把过多的要求和条件加在孩子身上。


其实,孩子要的东西并不多,一句欣赏的话,一次肯定的眼神,对孩子而言,就是无比的嘉赏和祝福。


来自父母所有的鼓励,将成为孩子面对世界的铠甲,带他们熬过人生最冷的寒冬,迎接春日的花样年华。


来源:樊登读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