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远吉(中南民族大学)
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一系列以鲁迅为原型的文创产品,从“迅哥儿带你去挣钱”的冰箱贴,到“黄毛迅哥儿”的潮流手办,这些产品不仅形象大变,更配以一些与鲁迅精神相去甚远的标语,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电商平台上有些文化创意产品无底线调侃鲁迅。鲁迅长孙周令飞斥责称,破坏鲁迅形象的文创品“简直是恶搞”。
鲁迅,这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文学巨匠,以其深邃的思想和锋利的笔触,书写唤醒民众的篇章。他的形象,早已超越了文学范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象征。因此,当鲁迅的形象被用于文创产品时,我们理应更加谨慎,更加尊重其精神内核。
文创产品的出现,本是为了让传统文化以更新颖、更有趣的方式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将鲁迅等名人IP融入文创产品,无疑是一种创新的尝试,有助于让更多人了解鲁迅,感受其文学魅力。文创产品应该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而不是一种对文化的消费和恶搞。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文创产品的文化属性。
对于鲁迅这样的文化名人,我们更应该尊重其形象和精神,以恰当的方式将其融入文创产品。鲁迅的形象和精神,是其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也是其能够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原因。如果文创产品只是简单地套用鲁迅的名字和形象,却忽略了其精神内核,甚至与其精神背道而驰,那么这样的文创产品,不仅无法传承和弘扬鲁迅的文化精神,反而会成为对鲁迅的亵渎。
在这些饱受争议的文创产品中,鲁迅被塑造成了“挣钱迅哥儿”“黄毛迅哥儿”,甚至手持金榜题名卷轴,戴上了金项链。这些形象与鲁迅一生所追求的真理、正义和进步格格不入。他用自己的笔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为弱势群体发声。而如今,一些商家却利用鲁迅的形象来宣扬拜金主义,这无疑是对鲁迅精神的极大扭曲。
别让“鲁迅文创”沦为商业闹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文创产品的监管,防止类似恶搞鲁迅形象的产品再次出现。同时,文创设计者能够秉持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尊重名人的形象和精神,创作出真正具有文化内涵和创意的文创产品。让文创产品成为传承和创新文化的桥梁,而不是成为文化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