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清明追思先烈 薪火代代相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07:52: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4月4日,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在西藏波密烈士陵园向解放西藏和修筑川藏公路牺牲的英烈们敬献鲜花。

陆文凯摄(新华社发)

4月4日,各界人士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缅怀英烈。

胡 潇摄(新华社发)

今年2月25日,第七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单正式公布,新增71处设施,进一步织密了全国红色教育网络。清明之际,这些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组织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引导社会各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线上线下同祭扫

缅怀跨越时空

在湖北省安陆市赵家棚抗日烈士陵园,蒋曼和同事带前来祭扫的烈士家属到英烈园,寻找并擦拭烈士墓碑。蒋曼是赵家棚抗日烈士陵园管理处工作人员,每年清明节是她和同事最忙的时候。

清明假期前一周,赵家棚抗日烈士陵园就迎来了不少来自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中小学校的祭扫人员。“我们在网上公布了联系电话和开放时间,还准备了讲解设备、白菊花等。”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刘晓月说。

一些烈士家属和群众无法抵达现场,赵家棚抗日烈士陵园提供代祭扫服务,并开通线上“云祭扫”平台。“群众可以在中华英烈网、荆楚网等平台为烈士线上献花、留言。无论身在何处,缅怀都能跨越时空。”刘晓月说。

链接:在抗日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赵家棚为中心建立了鄂中第一块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此后,这里成了连接平汉铁路东西向的枢纽,也是新四军第5师(包括其前身鄂豫挺进支队、纵队)和鄂豫边区的重要战略指挥基地和后勤保障基地。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赵家棚根据地有2600余人参军,700余人牺牲。

绘制肖像寄哀思

英烈借此“还乡”

4月2日上午,江西省于都县烈士纪念园内庄严肃穆,100幅烈士画像整齐排列,画像中年轻的面庞目光如炬。这些由志愿者团队精心绘制的肖像,让长眠他乡的英烈以特殊方式“归乡”。

画像凝聚了烈士遗孀叶庆华与高校志愿者的心血。2007年,叶庆华的爱人孟祥斌为救落水群众英勇牺牲。此后18年,她联合10余所高校师生,奔走各地为烈士画像、寻亲。于都县人民武装部和退役军人事务局动员力量协助叶庆华团队收集烈士资料,目前已完成150余位烈士画像并送至其后代手中。

于都县银坑镇汾坑村烈士肖汗尧,在抗日战场杳无音信。如今,肖汗尧的侄子肖香银手捧伯父画像,热泪盈眶:“终于看清了伯父的模样。他们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我们要永远铭记。”

青山埋忠骨,画笔寄哀思。于都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郭小文表示,将继续做好服务保障,全力支持相关工作。

链接:于都县是中央苏区全红县之一、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为革命牺牲有姓名可考的烈士达16356人,其中参加抗日战争的约5820人。

2014年,于都县烈士纪念园兴建。全园载录烈士16356名,集中安置4823名散葬烈士,存放烈士遗物或银牌4000余件。

实地上堂思政课

传承触及心灵

清明节前一天,来自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城南实验学校的百余名师生,在湖州市烈士陵园上了一堂“传承红色记忆”主题思政课。

“同学们,吴昌达烈士在抗击日寇中英勇就义,牺牲时只有22岁……”湖州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中,听着讲解,学生们望着写满名字的烈士英名墙,眼神崇敬。

烈士纪念馆综合运用声光电等手段,再现历史画面,以“辛亥伟业”“开天辟地”“坚持斗争”“救亡图存”等为主题,展示了1000多位与湖州相关的烈士英名和生平事迹。顺着参观路线,学生们或互相讨论,或举手提问,或提笔记录,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参观完烈士纪念馆,师生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向革命烈士敬献鲜花、庄严敬礼。“继承先烈遗志,争做时代新人”的宣誓口号掷地有声,响彻陵园。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更加珍惜,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城南实验学校学生王宇豪说。

链接:湖州市烈士陵园地处湖州市吴兴区岘山。陵园建有烈士墓、烈士纪念碑、英烈墙等设施。其中,烈士墓区现安葬烈士64位,英烈墙上镌刻着800多位湖州籍烈士的英名。

本期统筹:刘静文

版式设计:汪哲平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5日 04 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