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将至,为引导辖区居民群众摒弃祭祀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连日来,碑林区民政局指导各街道社区以“绿色、低碳、安全”为主题,通过“云端祭扫”“社区公祭”“文化传承”等创新形式,引导居民转变观念,让清明更“清明”。
“云”上缅怀 指尖传递思念情
在东关南街街道柿园路社区,工作人员正在指导居民通过“碑林区清明节云祭祀平台”进行网络祭扫。手机平台操作简单,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云祭祀页面,为逝者献花、点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悼念之情。“您看,点击这里可以献花、点灯,这里可以写留言……”社区工作者小张耐心地向居民演示。73岁的周奶奶在指导下成功完成了线上祭扫。“儿子在外地工作,有了云祭扫,他就能远程就祭拜父亲了,真方便。”周奶奶欣慰地说。
社区公祭 一束鲜花寄深情
南院门街道在德福巷搭建了温馨的公祭场所。墙上悬挂着写有“文明祭祀,平安清明”字样的背景幕布,中央摆放着鲜花祭台,现场布置简洁而庄重。上午10点,公祭仪式正式开始,伴随着舒缓的轻音乐,社区工作人员带领居民集体默哀,随后依次上前鞠躬献花。“妈,我们来看您了。”居民刘女士将一束白菊轻轻放在祭台上,默默地将祝福送给故去的亲人。“集体公祭既保留了仪式感,又避免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比烧纸钱要有意义。”居民李女士参加活动后表示。
文化传承 让清明更有温度
在位于红缨社区的西安市第四联合职业中学的课堂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清明文化课”正在进行。区民政局工作人员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讲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以及文明祭祀的意义,并组织大家讨论如何用绿色方式表达哀思。“以前只觉得清明节就是扫墓,现在才明白青团、踏青、插柳这些习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老师讲的文明祭祀方式既环保又有意义,我要把鲜花祭扫、网上祭奠这些好方法告诉爸妈。”不少学生纷纷表示。
从“云端祭扫”的科技温度,到社区公祭的人文关怀,再到文化课堂的薪火相传,碑林区的文明祭祀新风尚正如春风般浸润着每个角落,这些文明祭祀创新实践不仅守护了蓝天绿地,更让传统节日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