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蓄势待发,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该如何续写?新质生产力又将怎样助力经济突破重重挑战?这成为当下各界瞩目的焦点。
在8月25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以“从‘十四五’到‘十五五’”为主题,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战略规划。主持人何婕携手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鄢一龙,深入探讨了新周期、新质生产力、新发展观、双循环新格局这四个“新”,为观众解码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图景。
鄢一龙教授在演讲中直切“十五五”的核心要点,指出在需求端,扩大有效需求刻不容缓;在供给端,新质生产力则是关键所在。他分享了对大模型企业的调研感悟:人工智能的影响力早已不止于简单的赋能,而是在千行百业中掀起“再造”的浪潮。在新一轮数字革命的冲击下,所有行业都站在了新的起点,都可被视为“传统行业”。例如,AI信贷打破了传统金融信贷的模式,让借贷流程更高效、覆盖范围更广;AI医院通过智能诊断、远程医疗等手段,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可及性;AI教育利用个性化学习系统,为不同学生定制专属学习路径。这些AI场景的用户规模相较于传统产业呈指数级增长,效率大幅提升,质量可靠性也远超以往,真正印证了“所有行业都值得借助新质生产力重新做一遍”。
鄢一龙教授还提到,调研中的泰安企业案例极具启示意义。该企业精准瞄准数据标注、中后台服务、网络视频质检等赛道,其成功秘诀就在于洞察到“新质生产力再发达仍离不开人工”这一特性。依托当地人力成本较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优势,企业蓬勃发展,生动地展现出新质生产力与人力协同发展的无限可能,也为其他地区和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思路。
此外,鄢一龙进一步强调,推进新质生产力整体性跃升意义非凡。在未来数年,随着新质生产力在各领域的深入应用与发展,中国有望在众多产业与多国形成生产力代差优势,从而在中美竞争等国际经济博弈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如今,移动支付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高铁成为中国速度的名片,新能源车引领绿色出行潮流,这些产业已在全球崭露头角。而在“十五五”期间,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这样的领先优势将在更多领域涌现,如智能制造、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推动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迈向更高台阶。
编辑: 周雯飞
责编: 张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