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枣阳市杨垱镇李庄社区,当地从沟渠抽水浇田抗旱。 (湖北日报通讯员 郑一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艾红霞
通讯员 李小琼 廖潘腾子 何晖
“你看!麦子正在开花,今年的收成保住了!”4月13日,枣阳市兴隆镇柏树村种粮大户张心海蹲在麦田边,看着一垄垄挺拔的麦苗,眉头舒展。
前一阵子,张心海可没这么轻松。清明节后,小麦陆续进入扬花、抽穗关键期,但气温高且无有效降雨,部分麦田出现旱象,麦苗不长个儿,中午温度高时叶片还打卷儿,他和村民心急如焚。
枣阳市是全省粮食主产县之一,近年来粮食总产量一直稳定在25亿斤以上,以小麦为主的夏粮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成。今年,全市在田小麦面积150万亩。去冬今春以来,枣阳降雨持续偏少,部分麦田干旱缺墒。
据当地气象部门预计,枣阳4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两成,旱情将进一步加重。4月3日,枣阳市启动水旱灾害防御(抗旱)IV级应急响应,当地在广辟水源抗旱的同时,向鄂北局申请协助调水抗旱。
4日上午,经长江水利委员会批准,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清泉沟渠首节制闸加大开度,向枣阳市开展应急抗旱供水。
“应急调水预计17天,调水量约17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西湖的水量。”鄂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工程今年首次启动应急抗旱供水。据悉,工程于2021年全线通水,有24处分水口,从丹江口水库向襄阳、随州、孝感等地调水,缓解鄂北缺水问题。
“柏树村从7日起开泵提水,全村小麦种植面积3000亩,到目前为止浇了2000多亩麦子地。”兴隆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干部陈俊喜介绍,小麦长势,关乎农民收成,更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现在村里3个泵房24小时提水抗旱,全力应灌尽灌。
不仅仅是兴隆镇,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还为吴店镇、熊集镇、南城街道、琚湾镇等地送去及时水,村民都忙着架设水泵从田边的沟渠里提水浇灌麦田,一条条“小白龙”欢快地穿梭田间,汩汩清泉滋润麦田,带来丰收的希望,“11日,一场小到中雨,对缓解旱情起到一定作用,但目前麦田仍需灌水抗旱。”陈俊喜介绍。
因资源性缺水,枣阳是历史上有名的“旱包子”。而七方镇,曾被称为“旱包子”上的“旱尖子”。9日晚,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高庵分水闸开闸,奔腾的水流顺着渠道汇入大岗坡渠道,最后流入高庵水库,供七方镇、琚湾镇等乡镇用于生活生产抗旱。
奔涌而来的丹江水,不仅让麦苗“吃饱喝足”,也让枣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更有保障。
走近鄂北工程枣阳刘桥分水口,分水渠里浪花翻滚,甘泉顺着渠道向刘桥水库补水,在分水渠的旁边,刘桥水库杨坡二级泵站也在开闸提水,丹江水经渠道汇入北郊水库。
“北郊水库和刘桥水库是枣阳一水厂和二水厂的水源地,鄂北工程2021年通水后,我们生产更有底气。”枣阳市嘉源水务有限公司生产部长王青华介绍,虽然天气干旱,但两个水厂目前日生产自来水7万吨,保障城区29万人生活用水。2016年大旱,公司曾用抽水泵从刘桥水库库底抽水,以保障水厂生产。